拉扎維的《射頻微電子學》(RF Microelectronics)中文版
拉扎維的射頻微電子出中文版了
余志平翻譯,品質保證
目錄
前言
1. 射頻(RF)及無線技術簡介
1.1. 復雜性比較
1.2. 設計瓶頸
1.3. 應用
1.4. 模擬與數字系統
1.5. 工藝技術的選擇
參考文獻
2. RF 設計中的基本概念
2.1. 非線性與時變性
2.1.1. 非線性的影響
2.1.2. 級聯非線性級
2.2. 符號間干擾
2.3. 隨機過程和噪聲
2.3.1. 隨機過程
2.3.2. 噪聲
2.4. 靈敏度與動態范圍
2.5. 無源阻抗變換
參考文獻
3. 調制與解調
3.1. 概述
3.2. 模擬調制
3.2.1. 幅度調制
3.2.2. 相位調制與頻率調制
3.3. 數字調制
3.3.1. 基本概念
3.3.2. 二進制調制
3.3.3. 正交調制
3.4. 調制技術的功率效率
3.4.1. 等幅包絡與變幅包絡信號
3.4.2. 頻譜再增長
3.5. 非相干解調
參考文獻
4. 多址訪問技術與無線通信標準
4.1. 移動射頻(RF)通信
4.2. 多址訪問技術
4.2.1. 時分和頻分復用
4.2.2. 頻分多址
4.2.3. 時分多址
4.2.4. 碼分多址
4.3. 無線通信標準
4.3.1. 先進移動電話服務( AMPS)
4.3.2. 北美數字標準(NADS)
4.3.3. 移動通信全球系統(GSM)
4.3.4. 高通(Qualcomm)CDMA
4.3.5. 歐洲數字無繩電話(DECT)
參考文獻
5. 接收發送器結構
5.1. 概述
5.2. 接收器結構
5.2.1. 外差接收器
5.2.2. 零差接收器
5.2.3. 鏡像抑制接收器
5.2.4. 數字中頻接收器
5.2.5. 亞采樣接收器
5.3. 發送器結構
5.3.1. 直接變換發送器
5.3.2. 兩步發送器
5.4. 接收發送器的性能測試
5.5. 實例研究
5.5.1. Motorola 調頻接收器
5.5.2. Philips 傳呼機接收器
5.5.3. Philips DECT 接收發送器
5.5.4. Lucent(朗訊)GSM 接收發送器
5.5.5. Philips GSM 接收發送器
參考文獻
6. 低噪聲放大器與混頻器
6.1. 低噪聲放大器
6.1.1. 概述
6.1.2. 輸入匹配
6.1.3. 雙極型LNA
6.1.4. CMOS LNA
6.2. 下變頻混頻器
6.2.1. 概述
6.2.2. 雙極型混頻器
6.2.3. CMOS 混頻器
6.2.4. 混頻器中的噪聲
6.3. 級聯級再討論
參考文獻
7. 振蕩器
7.1. 概述
7.2. 基本的LC 振蕩器拓撲
7.3. 電壓控制(壓控)振蕩器
7.4. 相位噪聲
7.4.1. 相位噪聲在射頻通信中的影響
7.4.2. 振蕩器的Q 值
7.4.3. 相位噪聲機制
7.4.4. 噪聲-功率折衷關系
7.4.5. 分頻與倍頻對相位噪聲的影響
7.4.6. 振蕩器的牽引與推動
7.5. 雙極型與CMOS LC 振蕩器
7.5.1. 負跨導(Gm)振蕩器
7.5.2. 插值振蕩器
7.6. 單片集成電感
7.7. 不帶諧振腔的壓控振蕩器(VCO)
7.8. 正交信號產生
7.8.1. RC-CR 網絡
7.8.2. Havens 方法
7.8.3. 分頻
7.9. 單邊帶信號生成
參考文獻
8. 頻率綜合器
8.1. 概述
8.2. 鎖相環(PLL)
8.2.1. 基本概念
8.3. 基本的鎖相環
8.3.1. 電荷泵鎖相環
8.3.2. I 型和II 型鎖相環
8.3.3. 鎖相環中的噪聲
8.3.4. 輸入端的相位噪聲
8.3.5. 壓控振蕩器的相位噪聲
8.3.6. 倍頻
8.4. 射頻頻率綜合器結構
8.4.1. 整數-N 結構
8.4.2. 分數-N 結構
8.4.3. 雙環路結構
8.4.4. 直接數字頻率綜合
8.5. 分頻器
8.5.1. 二分頻電路
8.5.2. 雙模分頻器
參考文獻
9. 功率放大器
9.1. 概述
9.1.1. 線性與非線性功率放大器
9.2. 功率放大器的分類
9.2.1. A 類和B 類功率放大器
9.2.2. C 類功率放大器
9.3. 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9.4. 大信號阻抗匹配
9.5. 線性化技術
9.5.1. 前饋
9.5.2. 反饋
9.5.3. 包絡消除及恢復
9.5.4. 采用非線性元件的線性放大(LINC)
9.6. 設計實例
參考文獻
推薦帖子 最新更新時間:2021-09-04 11:26
評論